Waterfall or Agile for Project Mgmt?

Sometimes we’ll need BOTH hybrid management skills dealing with rapidly growing technologies and the constantly changing world!

好康讀者回饋

目前Susan的大部分blog讀友都是曾經與Susan熟識的工作夥伴或朋友,自己其實很喜歡閱讀書籍,也深受許多好書的啟發跟影響,想拋磚引玉邀請讀友們一起讀好書。這篇文章與專案管理有關,若讀友們能在下方留言分享使用到waterfall or Agile 甚至hybrid mode經驗,或是被不懂專案管理的PM荼毒導致案子出大包的都行,前『兩名』回文讀友可以獲得我很喜歡的一本書『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』,贈書一本。

源起

這期哈佛商業評論的有篇文章引起我的注意 “It’s Time to End the Battle Between Waterfall and Agile” (*1) 『瀑布法vs.敏捷法,一次釐清要點與優劣』。傳統的專案管理方法論裡,waterfall vs. agile是思維,適用情境,團隊分工組成等截然不同的專案管理手法。通常,waterfall適用於工作流程結構清楚,且具明確目的,時間的專案性質,比如,一般科技產品開發上市,或是房地產建築等。而Agile (敏捷)專案管理,則適用於未知數較大的專案開發,如新的市場/科技/商業模式等,需要靠團隊不停的設定短期目標,回饋執行結果,校正前進方向等一個一個"sprint"如此循環,最後期待最終結果滿足target customers/markets/stakeholders,通常我們廣泛應用於電子商務,新興軟體開發,甚至現在AI等新科技的應用開發等。

優劣 以及取捨?

傳統這兩個方法論是壁壘分明的,鼓勵讀友們可以參照(*1) 理解一下這兩個方法論的優劣,其實他們各有其適用領域,但也有其缺失。在Susan十幾年的專案管理經驗中,前半職涯老實說,在相對成熟的網通業,尤其是硬體設計跟製造,都是瀑布法waterfall一拳打江山,PM的優勝劣敗,取決於在domain knowledge know-how and soft skills:基本上,是年資越高經驗值越高,越能夠處理複雜度高的專案。但後半職涯跨入新興產業,如IOT 物聯網(老實說這三年來也不算新產業了,科技實在輪動的太快速了!),只有waterfall已經不足以應付。怎麼說呢?雖然都是硬體開發,但更多的gray area,甚至是業界完全沒有其他人跨及的新技術,在專案管理規劃上,純粹用waterfall沒有辦法管理。想像,對於一個scope完全模糊的,但是是有莫大成長/需求性的領域,你要怎麼在SOW完全不清楚的情況,且公司內部也沒有嫻熟的專家的情況下,明確定義project baseline?

應該怎麼做?

其實最近Susan的某個專案就面臨了這個問題,當初規劃只用waterfall去做起始規劃,但到了實際小量field trial (現場試驗)才發現當初規劃的時程/資源遠遠低估其中一個重要feature的開發需求。糟糕的是,已經到了專案開發的尾聲才驚覺這件事,可以想見整個團隊的兵荒馬亂以及老闆的臉色有多沈…

有鑑於此,我在思考比較合理的初期評估,應該將scope『曖昧不明』或所謂risks比較高的feature先獨立劃分出來,讓其餘比較有歷史經驗/脈絡可循的硬/韌/軟體開發做waterfall規劃,但這獨立的需求需用Agile/sprint方式管理,確認所有資源/推進速度/interim deliverables是符合整個大部隊,也就是waterfall的里程碑在前進。若有原先沒預料到的狀況發生,而這是很正常的,尤其常見於新領域的涉獵/市場開發,馬上反饋給stakeholders做資源/時程的調整。

歡迎業界同行能分享自己在實際操作時的案例,我會贈送好書給前二名留言分享的讀友喔~

(*1) It’s Time to End the Battle Between Waterfall and Agil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Chinese Edition https://www.hbrtaiwan.com/article/22990/its-time-to-end-the-battle-between-waterfall-and-agile

2 thoughts on “Waterfall or Agile for Project Mgmt?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