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r Attitude Determines Your Altitude

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個人,更適用於公司治理–關於我所觀察的兩間公司

前言

「你的態度,決定你的高度」 (Your attitude determines your altitude)這句話,是我常常拿來警惕自己、也是我一般決定工作上如何對待共事的外部協作者 — 畢竟,要在極短的專案時間內,了解協力廠商(如JDM)的組織架構、管理風格、專案成員的能力工作態度等等,以理解專案執行過程中的「地雷」在哪,非常考驗Engineering Program Manager的經驗與軟實力。我始終相信,產品開發的成敗,關鍵不在技術多困難,主要在於參與團隊;若以硬實力、或態度而者而言,我認為「態度」的重要性,高於硬實力。以下,我以我的前公司,以及目前親身經歷的兩個重要專案、兩家不同公司的協作經驗,與讀者分享淺見。歡迎留言與我分享其他業界的經歷及看法。

案例1 我的前公司

這家公司算是台灣工控領域界台灣「隱形冠軍」,從來不上市,據內部講法是想把公司紅利發給辛苦的員工﹝這點我另外專文探討上市/非上市的優劣﹞,且研發團隊素質不錯,氣氛和樂融融,像是個大家庭的管理風格。在PTT Tech Job版,甚至曾經是cp值超高的優良企業,吸引很多青年才俊去面試。這樣的企業,在歷經covid等嚴峻考驗後,獲利/成長每下愈況。雖然領導階層慣以所謂的精神喊話等來激勵員工,但少了實際紅利派給,優秀還有機會跳槽的員工怎能不紛紛求去?這是我看到一個典型,領導階層不思轉型改進(attitude),在既有擅長的領域自大自滿、覺得就算沒有創新轉型,整個工控網通每年大環境還是能有至少10%成長,躺著就能賺錢營利,大家開心過活不甚好?但順境中一遇到逆風﹝covid global catastrophe﹞,船上上從船長、大副、下至水手沒人知道怎麼因應,只能隨著船隻在狂風暴雨中破損、飄搖。領導者的眼界以及處事態度,真的會決定一家公司能夠走得多遠、飛的多高。

案例2 合作中/合作過的兩家台灣上市公司

因為這兩家台灣上市網通公司規模都蠻大的,我不能說我講的經歷,就是代表這兩家公司的全貌。但我只能說,同樣差不多的產品﹝以下簡稱A1, A2﹞,以技術門檻來說,A2僅是A1這個前一代的cost dow版本,技術來講,理論上JDM2不管能力比起JDM1如何,相對是簡單很多。但我萬萬沒料到﹝其實美國總部也始料未及﹞,JDM2現在會遇到嚴重技術門檻,而且發現的時間點非常晚,已經嚴重影響到原先這代產品線要推出的時辰–老實說,我非常痛心,因為早期的engineering build就有徵兆,但JDM2研發管理層的「態度」,導致這件事一值被擱置至今,導致一發不可收拾。

平心而論,我帶JDM1的過程不是只有一個「慘」字可以形容,由於供應鏈在COVID期間嚴重斷鏈,這個案子美國EPM前後陣亡3-4名、JDM1 PM也陣亡4-5名,前後我領導整個團隊一起做了二十幾個BOM才成功度過這段時間,也才讓這代產品足以在covid期間能夠滿足Samsara成長的市場需求。但是JDM1領導層(BU head 到ENG team)從頭到尾清楚,他們為什麼要這麼辛苦、即使咬著牙整個團隊﹝包含Samsara team﹞同舟共濟一起度過難關。在過程中也許我們不一定對每個決策都有同樣答案,但我一直都是非常感謝JDM1的辛苦付出。

反觀JDM2,早期engineering build的警訊其實Samsara台灣這邊早就已經在提醒了,可能由於台灣人講中文,被研發主管擱置,認為都是工廠測試環境問題;非得等到台灣這邊escalate到美國總部,再由講「英文」的HW VP震怒,才開始從JDM2 Executive 每天開會盯下面研發troubleshooting進度、每天寫報告,才正視這個嚴重問題。直接質問JDM2研發主管,是否有在檢討過往態度問題,得到的回應只有一片安靜。對身處其中的我,我只能覺得心寒–這樣的態度,怎能做出卓越的產品?

結論

不管是個人、或是一間公司,態度真的決定一切;我也時時勉勵警惕自己,要保持對的態度,處理不管個人、家庭、專業工作等各種事情,也期待自己越來越好。

發表留言